发布时间:2025-02-25 10:23:30 人气:6
涤纶织带是以聚酯纤维(涤纶)为主要原料,通过编织、染色等工艺制成的带状纺织品。其宽度通常小于30厘米,表面可带有印花、涂层或功能性处理(如反光条)。这类产品的海关归类需综合考量以下要素:
材质构成:涤纶含量需超过85%才能归入聚酯纤维制品类别;
加工工艺:编织方式(平纹/斜纹/提花)影响商品属性判定;
根据《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》(HS Code),涤纶织带主要涉及两类编码:
编码章节 | 适用条件 | 典型编码 | 关税税率 |
---|---|---|---|
第54章 | 化纤长丝纱线制品 | 5404.9000 | 8%-12% |
第58章 | 特殊工艺织物(如粘合/涂层) | 5806.3200 | 10%-15% |
注:具体税率需结合原产地、自贸协定等政策调整。 关键区分点在于:
若织带未经涂层/层压处理,且宽度≤30厘米,优先归入5404.9000;
为避免误判,需特别注意涤纶织带与以下产品的差异:
尼龙织带:材质为聚酰胺纤维,归入5404.1100(关税差异可达3%);
棉质织带:天然纤维制品,归入5806.3100(适用更低普惠税率);
塑料扁条:宽度>5毫米的聚丙烯条归入3920.9900(税率仅6.5%)。
为确保归类准确性,建议采用以下步骤:
材质检测:通过实验室化验确认涤纶含量(需≥85%);
工艺分析:核查是否含涂层、层压或特殊编织结构;
用途确认:提品说明书、实物照片佐证实际用途。
据海关总署统计,涤纶织带类商品申报差错率高达23%,主要问题包括:
错用章目:将工业用织带误归入服装辅料类别(第61章);
忽略成分:未检测涤纶含量,错误申报为混纺制品;
描述笼统:仅标注“织带”而未注明“化纤制”“涂层处理”等关键属性。